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区县动态

“九龙义警”志愿服务队“警力+民力”新模式 警情数大幅下降

日期:2025-07-25

凌晨一点半,九龙坡区盘龙夜市霓虹渐暗,烤串摊主李师傅擦净最后一张桌子,目光习惯性扫过街角——那束随着脚步起伏的肩灯光芒,正匀速掠过他的摊位。“以前后半夜总提心吊胆,现在哪怕忙到凌晨,心里也踏实。”他笑着说,“这光,是警察的,也是‘义警’的。”

李师傅口中的这束光,源自区公安分局九龙派出所、九龙园派出所今年6月创新组建的“九龙义警”志愿服务队。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破题之笔”,九龙街道联合属地派出所,统筹派出所警力、社区网格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员工及热心群众等多元力量,组建起志愿服务队,探索出“警力+民力”深度融合的平安建设新模式。自运行以来,110全量警情同比下降17.1%,盗窃机动车警情下降66%,纠纷类警情下降近一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攀升——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义警”与“警力”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在民警带领下,九龙义警在盘龙夜市摊位间巡逻。


从“散兵”到“战队”

派出所搭起“联动骨架”

“义警不是‘临时工’,而是‘正规军’的延伸。”九龙派出所所长冯牧坦言,此前辖区治安防控存在凌晨巡逻力量薄弱的“时间盲区”和背街小巷覆盖不足的“空间短板”,单纯依靠派出所警力难以实现“全时全域守护”。为此,九龙街道的九龙派出所和九龙园派出所从“选、训、用”三个环节破解难题。

首先是“选”有标准,派出所优先吸纳熟悉社区环境并拥有巡逻防控经验的物业保安加入,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目前首批63名义警中,物业保安占了大多数,均为“熟人熟地”的“平安种子”。接下来是“训”有体系:派出所定期组织“义警课堂”,由社区民警、特警教官开展队列训练、应急处置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上周刚学了如何用防暴叉控制醉酒人员,实用得很!”金科物业保安卢老师翻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消防通道、可疑人员、照明盲区等“夜间巡逻三必查”。“用”有分工则根据义警特长精准派岗——物业保安负责小区周边“熟人巡逻”,外卖骑手担任“流动观察员”收集沿街线索,商户义警则化身“反诈宣传员”在店铺内张贴警示海报。

从“独唱”到“合唱”

警民共绘“平安地图”

6月9日,“九龙义警”正式亮相。当晚,在马王三村的狭窄道路上,两位车主因为挡道通行问题产生口角,巡逻到附近的义警老陈发现后,立即按照培训的规程上前劝阻;反诈宣传义警小王举着“冒充客服退款”案例展板,拦住正要扫码的老人,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这效率,比我们自己守着管用多了!”摊主刘女士竖起大拇指。

一个多月来,这样的场景在九龙街道的大街小巷频繁上演——每晚7点至次日凌晨3点,队员们换上统一的巡逻背心,亮起肩灯,拿好装备,跟随派出所的警务人员一起,穿行于巴国城、盘龙夜市、北大资源燕南美食街、马王龙泉社区等重点区域。针对夜市、棋牌室等重点部位,派出所制定“错时巡逻表”:晚7点至8点,义警与民警组成“反诈小分队”,用喇叭播放警示案例;晚8点30分至次日凌晨3点,义警分组巡逻,实现辖区全覆盖。“以前我们保安自己巡逻,业主总觉得‘保安管保安’;现在跟着警察亮肩灯,业主群里都说‘看到警灯,睡觉都香’。”物业经理罗凯指着巡逻记录本说道。

义警不仅是“平安守护者”,更成为“民意收集员”。骑手义警小段在送餐时发现某巷子路灯损坏,立即通过义警微信群上报,派出所次日协调市政部门修复;商户义警李女士反映“快递柜区域夜间照明不足”,派出所协调物业增设2盏路灯。“以前群众有事找警察,现在有事先找义警,很多小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解决了。”九龙派出所负责义警管理的民警赵丽说道。

从“试点”到“品牌”

打造基层治理“九龙样本”

“义警联盟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雨’。”九龙园派出所所长张斌介绍,接下来“九龙义警”将继续拓展队伍覆盖面,吸纳快递员、楼栋长等更多群体;实现对义警巡逻防控的科技赋能,让巡逻过程中刚发现的警情一键上报;此外建立“义警荣誉体系”,让参与感转化为持久动力。

夜色渐深,夜市的肩灯仍在流动。“这灯照的是夜路,暖的是民心。”收拾好摊位的李师傅说,“有警察领着、义警跟着,咱老百姓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踏实。”

 记者 冉冉/文 受访单位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