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50号提案的答复函
张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区儿童福利工作的建议》(第250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儿童福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非常宝贵建议。结合您对关于加强全区儿童福利工作的建议,经与协办单位区教委、区财政局和区残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儿童福利工作推进情况
儿童福利工作既是一项传统业务,也是一项新的事业,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儿童福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儿童福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出台孤儿(艾滋病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儿童基本生活、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矫治、监护责任、关爱服务等保障做了明确规定,全区16名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1人)、5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0名农村留守儿童、1200余名困境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安全环境逐步优化,广大人民群众和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二是调整建立了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区委政法委等26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搭建了区、镇(街)、村(居)民委员会三级工作网络。针对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抓细抓实我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的重视和支持,大力协调区编办、区财政等部门,继机构改革后,全市率先成立了儿童福利业务科室,儿童关爱保护网络初步建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儿童福利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关爱保护工作合力持续提升。三是优化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我区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面向全区开放,定期开展教学、教研以及培训活动,形成资源共享、辐射力强、以点带面的区域特殊教育新格局,让残疾学生享有更全面、更适合、更优质的教育。2019年,我区建成特殊资源教室8间,2020年,我区完成6间特殊资源教室建设。目前,全区14个特殊资源教室分布在14所学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儿童福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我们将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部门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让儿童关爱之路更加“畅”起来。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儿童福利工作基础。一是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整合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建立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针对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抓细抓实我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的重视和支持,大力协调区编办、区财政等部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夯实兜底保障、关爱服务工作基础,逐步推进区级未成年人临时监护阵地和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
(二)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能力建设,让儿童关爱之力更加“强”起来。一是强化内功,选配有能力、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人员从事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逐步推进村居儿童主任专人专岗设置,合理保障儿童主任工职、薪酬等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二是精心培育,加强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儿童福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坚持每季度举办业务培训班,采取授课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培训和辅导,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儿童福利、救助保障和关爱服务工作的执行能力。三是多方聚力,形成政府关爱、社区关爱、社会关爱的良好局面。持续推进13个镇街每年同步购买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时,链接社会爱心人士和爱企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充实儿童福利工作人才队伍。
(三)健全救助体系,强化兜底保障,让儿童关爱之策更加“多”起来。一是落实孤儿、艾滋病患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成年孤弃儿安置、福彩圆梦·助学工程、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保障政策,及时把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及时纳入低保救助、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慈善纾困、奉献爱心·夏日圆梦等兜底保障等政策,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让他们生存发展底线更加稳固。二是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实现零拒绝、全覆盖。把辖区内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三是提升经费保障能力,落实特殊儿童每年生均经费1万元,爱心午餐资助、课后延时服务的保障。四是优化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2021年将继续增开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受益。五是继续做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人工耳蜗植入救助、矫治手术康复救助等救助工作。
此答复函已经周辉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