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关于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第十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055号提案的答复函
区政协人资环建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第055号提案)收悉,经与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3年开展蓝天行动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关闭发电厂、砖瓦窑、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黄标车淘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189天上升至2019年303天,空气中PM2.5浓度由2013年73ug/m3降至2019年39 ug/m3。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我区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良好态势。但随着各项措施的稳步推进,空气质量提升空间却越来越小。要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需要通过精细化治理、摸索新的治理手段、研发新的治理技术来挖掘更多减排潜力。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2020年区政府将组织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组织修订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加强源头控制。依法推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积极推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照区域环评、规划环评要求审批“新、改、扩”项目,全区范围内禁止投资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同时结合国家、市级要求和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二、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机制
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领导,积极控索建立大气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参照市生态环境局模式,组建九龙坡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由区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镇街(园区)为指挥部成员。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强化区级部门、镇街、园区联防联控,形成协同防治格局。压实属地、部门管理责任,强化部门监管责任,依法依规综合运用环保、安全、质量、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督促排污主体落实减排的社会责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检查督办体系、追责问责体系。
三、进一步强化各污染源管控
(一)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建立和完善施工工地扬尘管理清单,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内容。通过加大日常巡查、明查暗访、检查督查的工作力度,督促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十项规定”。严格实施扬尘控制“红黄绿”标志动态管理,将施工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和资质等级管理,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二)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1.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标专项治理。加强源头控制,督促企业采用低浓度、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及升级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日常监管,扩大监督性监测范围,督促企业依法依规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巩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成果。
2.深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依规停产整治。加强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治理,鼓励具备条件的生物质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或超低排放改造。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扩大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
3.积极开展小微企业综合整治。依法严格监管小微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重点规范小微企业依法依规排放污染物,积极协助小微企业完善环境手续,积极为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强交通污染防治
1.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贯彻落实《九龙坡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暨交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九环发〔2019〕100号)相关要求,重点突出城区柴油货车等高排放车辆,大力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攻坚行动。严格执行柴油货车、高排放车辆限行方案。强化柴油货车定期检验、路检和停放地抽检,严厉打击超载超限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对路检和抽检不合格的柴油货车,加大处罚力度,维修合格后方能上路行驶。
2.大力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货物、物流园区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减少汽、柴油货车中转,大力推广利用纯电动汽车开展货运中转。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租赁用车优先使用纯电动车。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市政环卫车、邮政投递车优先使用纯电动车,并逐步替换现有燃气/双燃料车型。
3.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执法,严格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禁止使用区域内使用。完善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制度,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使用,鼓励淘汰不合格和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督促建筑施工工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合格油品。推进码头、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使用纯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
4.实施清洁油品攻坚行动。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油、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实现全区加油站配套柴油车尿素加注点全覆盖。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抽检工作,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油品的行为。严厉查处非法经营油品行为,彻底清除黑加油站点和非法移动加油车。
5.加强油气回收监管。利用好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加强油气回收装置监管,加强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情况监管执法,定期开展油气回收抽测抽检。
(四)强化餐饮油烟控制
严格执行《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管好用好市级关于餐饮油烟污染整治“以奖促治”资金,制定并落实好 “以奖促治”实施方案。制定油烟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实施餐饮业经营单位油烟治理,争取实现餐饮油烟治理全覆盖。将未对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收集和净化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列为餐饮油烟整治重点。运用区级-镇街-社区三级网格化,加强餐饮油烟排放日常监管,加大加密巡检查和执法监测力度,依法依规对不正常运行油烟净化器的企业进行查处。强化餐饮油烟危害和治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宣传氛围,通过媒体宣传、日常走访“磨耳朵”等方式,鼓励餐饮企业自觉运行、维护好油烟净化设施的同时,引导群众参与餐饮油烟排放监督。
四、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我区已建成了大气网格化监测与预警平台、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重点企业及工地污染物排放在线系统等科技监管平台。2020年,我区将建成大气环境综合管理指挥调度子系统,将整合现有相关环境信息监管资源,通过信息融合、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等手段,实现我区生态环境管理“四清”(目标任务清、环境质量清、污染掌握清、追根溯源清)以及污染防控“四明”(问题诊断明、精准监管明、现场检查明、挂图作战明)目标。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监管平台和系统,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五、构建全民共治格局
制定全民参与打赢蓝天保卫战宣传引导方案,把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制作挂图、视频、科普读物等各类宣传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和手段,普及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答复函已经李锡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