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区县动态

天宝公园新公厕投用解民忧 2万居民“如厕难”终得解

日期: 2025-11-07

九龙融媒讯(记者 范坤民 周邦静 摄影报道)“现在早晚来公园打太极、柔力球,再也不用为找厕所犯愁了,这公厕修到了我们心坎上!”11月6日清晨,在天宝公园健身区活动的市民周阿姨,对着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公厕连连称赞。今年8月,备受周边居民关注的天宝公园新修公厕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民生设施的落地,不仅解决了约2万居民的“急难愁盼”,更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将修建天宝公园公厕并纳入日常管理事项进行专门交办并全程跟进落实,以及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对公厕选址、设计、建设、管理等相关事宜的全力支持配合。

公园人气旺

“如厕难”成痛点

天宝公园并非新建公园,而是嘉南线三期北段项目的附属还建工程——2022年12月完成建设,2023年5月移交区城市管理局后正式对市民开放。作为辐射斌鑫新华苑一二期、金都香榭、天鹅堡、天鹅花园及天宝路96号、98号、100号等小区的核心休闲空间,公园自开放起就人气爆棚,每天早晚都有大批居民前来健身锻炼、散步遛娃,日均人流量超千人。

可人气背后,一个现实问题逐渐凸显:公园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没有公厕。“早上带孙女来玩,孩子突然想上厕所,只能抱着她往家里赶,来回要走20多分钟;晚上跳广场舞的姐妹多,大家都得提前‘少喝水’,特别不方便。”家住金都香榭的李阿姨坦言,因为“如厕难”,不少邻居曾无奈减少来公园的次数,甚至偶尔出现不文明行为,居民们的诉求一次次通过社区、街道向相关部门反映。

从建言到施工

全程紧盯民生事

居民的呼声,也被区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此前,区人大代表周宗凯在视察天宝公园时,发现包括“如厕难”在内的环境配套问题,随即提交《关于天宝路新建社区公园环境整改的建议》,明确提出完善公厕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人大杨家坪街道工委收到建议后,迅速将其列为重点民生监督事项,开启了“跟进到底”的推动模式。

为了让公厕建设更贴合居民需求,街道人大代表多次牵头走访:白天到公园与锻炼居民聊选址偏好,傍晚召开座谈会收集大家对公厕规模、设施配置的意见。在项目施工期间,杨家坪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全程牵头负责,一方面持续与住建部门就选址、设计、施工标准等关键问题深度沟通,联动城管部门协调交通疏导、环境保障等事宜,另一方面通过线上通道、线下征询点及入户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合理建议融入方案优化,经专题评审确定实施方案后,全程跟踪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最终联合相关部门按标准完成验收,以全流程跟进保障公厕顺利建成投用、服务群众。人大代表也定期到现场监督进度,从施工噪音管控到扬尘治理,每一个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细节都及时协调解决,先后回应居民投诉建议5次,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管护有标准

民生实事暖人心

今年8月,经过前期充分筹备与施工,天宝公园新公厕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公厕建设资金从嘉南线项目建设资金中列支,由原施工单位按标准建设,投用后严格遵循《九龙坡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公共厕所管理标准检查考核办法》开展日常管护——保洁人员每天早晚两次全面清扫,定期消毒,确保公厕内环境整洁、设施完好,还贴心配备了卫生纸、洗手液等物资。

如今走进天宝公园,早晚的热闹场景更甚以往:清晨,老人们在健身路径锻炼后,可便捷前往公厕;傍晚,跳广场舞的队伍散去后,大家不用再“赶时间”回家。“以前锻炼前总惦记着‘上厕所’的事,现在没有后顾之忧,能踏踏实实玩上两小时!”正在公厕外洗手的市民张大姐笑着说,周边居民都把这座公厕称作“民心厕”。

接下来,人大杨家坪街道工委和杨家坪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将持续跟踪公厕管护情况,定期组织代表回访,确保这一民生设施真正“用得好、管得久”,让天宝公园成为居民更舒心的休闲家园,不断提升大家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