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四次季度例会发言摘登
核心提示
10月31日,九龙坡区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四次季度例会召开。区政府办公室、西彭镇、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杨家坪街道负责人等作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摘登。
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锻强优势补齐短板扮靓特色
2024年度,区政府办公室在承担市对区考核任务部门序列中考核第1;今年前三季度,牵头的“885”指标均位列A档。
一、紧盯责任压实抓统筹。把任务细化到最小颗粒度、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全闭环抓落实。比如,把去年市级明确的28项督查激励事项,分解落实到32个责任部门,推动“以高质量督查抓落实促发展”等7项工作获得真抓实干激励,9项工作获资金支持1700万元。
二、紧盯难点卡点抓协调。充分发挥协调优势,积极帮助责任单位解决困难问题。比如,在推动西南铝宽幅板带项目征地拆迁等工作中,积极协调规划、经信、住建等9个部门,联动解决电力迁改、房屋拆迁等堵点卡点问题21个,协助产业集团等单位一个月内完成125万立方米土石方挖方、310亩用地平场工程。
三、紧盯自身任务抓示范。牵头就要带头,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直接承担的任务。比如,锚定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产业金融集聚区的目标,构建金融组织、服务、市场和生态等4个体系,优化政务、市场、人才和法治等4个环境,建立驻区金融机构季度赛马比拼等机制。今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1.7%、金融主导产业增速12.4%,分别居中心城区第1、第2。
四、紧盯长板优势抓亮点。着力打造有九龙坡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比如,精心打造数字政务“一件事”,推行数字政务门牌,发布300项高频事项办事攻略;升级政务服务地图,集成全区334个政务服务网点并提供导航、预约等服务。该项创新举措入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彰显大镇担当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彭镇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1167”总体思路,全力推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至今镇街经济发展指数评价考核始终位居全区前二。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服务全局中彰显大镇担当。坚持以党建统领引领区域发展动力,成立西彭镇“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指挥部”,把党小组设在项目上,狠抓5大类29项工作,持续保障12个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明确227项核心职责,深度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以数智赋能服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新增枢纽港制造业服务岗、枢纽港商贸服务岗2个特色岗位,全方位服务九龙新城发展。
二、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在创新突破中筑牢产业支撑。今年1—9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78.68亿元,同比增长10.24%;通过高新技术企业38家,申报科技型企业40家,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速815.5%。坚持以商招商,目前镇域内重点在谈项目3个,签约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九龙新城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47.43亿元,引入重点企业25家,盘活资产50余处、30万余平方米。全力支持企业数智化转型,新增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4个。持续培育市场主体,今年预计升规入统工业、商贸企业20家,新增市场主体1696家,净增加853家。
三、以“惠民强企”为宗旨,在精准施策中护航区域发展。深化“九久满意”营商服务,构建“1+4+7”服务体系,成立全区首个制造业高端商会西彭分会,2024年至今“手把手”指导企业申报各类奖补资金1285.9万元,收集、解决企业问题300余个。持续推动落实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打造西城青创广场、西彭洋河美食步行街,构建“运动+创业+居住+服务”的“15分钟高品质产业生活圈”。
集聚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推动区域创新能级整体跃升
区科技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区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精神,坚持“四链”融合,突出“四侧”协同,奋力推动区域创新能级整体跃升。三季度创新报表为A档。
一、坚持“三个导向”明方向。坚持目标导向,锚定“赛马比拼第一序列”目标,将创新报表核心指标全面融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区奋斗目标一体谋划推进,明确三季度创新报表实现升舱进位,全年保持A档。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复盘二季度创新报表,聚焦短板弱项,剖析原因、靶向施策。坚持结果导向,营造比学赶超的创新氛围,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夺取创新高分报表。
二、实施“三项行动”抓落实。实施高企、科企“量质提升”行动,前三季度累计培育科企676家,总量达4571家、全市第3,高企增量及总量均保持全市第2。新增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产业创新综合体。实施技术合同“升舱攻坚”行动,结合全区主导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突破等重点工作,建立“两张清单”,联动部门、镇街及国企挖存寻增。三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48.5%。实施战新产业“引育突破”行动,深入实施《加快打造“248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战新产业核心赛道,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持续扩能放量,工业战新产业增速达8.9%。
三、落实“三项机制”强保障。强化工作调度机制,坚持高频次、多方式调度,压实各方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强化对上沟通机制,围绕最新版晾晒指标体系,积极主动对接市级部门,确保工作推进有的放矢。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周监测、月分析、季复盘”闭环管理机制,对创新报表核心指标实时跟踪监测研判。
加力引育壮大集群规模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区经济信息委加快构建“248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季度,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速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4%,工业投资增速16.3%、亩均税收增速25%,战新产值占比33.8%、增速8.9%。
一、迭代升级工作体系,着力壮大集群规模。1—9月,“248X”集群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43.4亿元、增长10.1%、占比93.4%,2个主导、4个优势、8个特色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6%、18.5%、15.6%,“X”个未来产业产值同比持平,其中氢能、智能家居、前沿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65%、99.3%、26%,新能源汽车、饮料产量分别增长22.3%、52.8%,铝材产量稳居全市第1。
二、推动龙头深度合作,着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联合新都区举办供需对接大会,推动西部氢谷全产业链展厅亮相智博会并成功举办“共建西部氢谷・共赢智氢时代”主题沙龙。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加快推动庆铃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用车)产业大脑建设,全区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加力项目引进培育,着力增强发展潜力。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部署,成立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服务工作组,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化、高效化开展。1—9月,先进制造业新签约项目51个,合同投资总额65.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7.9亿元。推动3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2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23.5%。新增45个技改扩能项目,促成全区技改投资达32.9亿元,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6.3%。
强推进促落地提质效
全力冲刺四季度
前三季度,杨家坪街道经济发展指数实现“三连升”,贷款余额达1063.9亿元、增长4.6%,民间投资8380万元、增长100%,财政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10.3%,多项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一是锚定目标任务强推进。充分发挥产业金融集聚区核心承载区优势,搭建19家重点金融机构与28家涉外企业、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区企业的对接桥梁。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覆盖市场主体10289家,助力企业融资贷款约30亿元。深化与重庆理工大学校地合作,落地国家级人才团队领衔的数智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超亿元。联动辖区科技孵化园及专业机构,引导市场主体申报科技型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7亿元。指导辖区企业争取市、区专项扶持资金1067万元,实现限上商贸营业收入182.5亿元、增长17.1%。
二是谋划重点项目促落地。落地社区“造血”项目8个,预计全年实现项目数与非税收益双倍增。落地区级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额7.02亿元,推动辖区17栋重点楼宇入驻率提升至88%,盘活低效空间8520平方米。新胜村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点。推出“杨万园”吃购游双语消费地图,策划大型消费活动2场,带动假期辖区客流与周边消费分别增长28%和32%。
三是全链协同合作提质效。发挥京东龙头电商平台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实践“东店西仓”发展模式,精选优质商品“出港进圈”,拓展企业市场空间。高效运行“吹哨报到”机制,解决企业运营难题400余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辖区三家孵化园累计培育小微企业1000余家,通过以商招商引进重点项目4个,形成多元共促的良性发展生态。
记者: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