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区县动态

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条发力 为服务大美九龙坡高质量发展 书写知识产权高分答卷

日期:2025-08-29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宝贵财富,正成为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近年来,九龙坡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在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全链条上持续发力,成功创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银行授牌。 受访者供图

以创造提质强基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这不仅是一份行动计划,更是九龙坡区未来三年知识产权工作的‘作战图’。”2025年6月,《九龙坡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涵盖5大方面、20项重点任务,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动一批具有九龙坡区辨识度的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落地见效。

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于高质量创造。为此,我区以高价值创造为核心,构建了“量质齐升、结构优化、生态繁荣”的创新体系:每年制定实施专项培育计划,深入挖掘创新动力;职能部门围绕专利申请、转化运用等内容,常态化开展主题培训、政策宣讲、上门帮扶等活动,优化存量、做大增量。这种“上门问诊”式的服务,让创新活力如泉水般涌流。

市民了解知识产权相关信息。 受访者供图

“十四五”以来,九龙坡区知识产权创造实现了“量质齐飞”的跨越式发展:新增专利授权23648件,其中发明专利383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40.63件,有效发明专利6290件,同比增长10.47%;新增商标注册31409件,有效注册商标75120件、驰名商标22件、马德里商标42件,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同时,结合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我区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创新“主力军”,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优势企业29家,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9家,科技型企业达4150家,高新技术企业73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1家,“小巨人”企业13家,形成了“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创新企业矩阵。

  “2025成渝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赛”决赛现场。 记者 江秋悦 摄

以保护铸盾护航 多元共治筑牢防线

“没想到跨区纠纷能这么快解决,还不用来回跑!”2023年,商标权利人王某某的一场维权经历,让他对九龙坡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效率赞不绝口。当时,他投诉区内两家火锅店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区市场监管局受理后,立即联动渝中区人民法院,通过“云上共享法庭”开展在线联合调解。短短数小时,双方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法院同步完成线上司法确认。

这是我区首次运用“云上联动调解+跨域司法确认”模式,协同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走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新路径。这种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既能有效压缩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维权周期及成本,又能在行政机关发挥以调解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高效便捷优势的同时,通过司法机关赋予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更强的法律效力,是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创新性实践。

我区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市,首批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人民委员会,率先实现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独立运行,首创承办检察官和知识产权专业团队成员“双审查”办案机制,率先在专利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办理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一系列“首创”“率先”,构建起知识产权“严大快同”的立体防线。

通过区知识产权部门联席会这一平台,我区还与周边区域、相关职能部门签署跨区域、跨部门保护合作协议26个,开展联合执法178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网络。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和大保护工作格局,积极延伸知识产权保护触角,不断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高效衔接,以高效能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运用赋能增效 创新红利充分释放

今年4月,“2025成渝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赛”决赛在我区举行。这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次区域知识产权赛事,吸引了川渝两地105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领域的项目同台竞技。现场发布了2293件川渝高校存量专利供给清单,其中重庆市共筛选出1149件,四川省共筛选出1144件,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让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的科研成果精准对接。

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赛以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为切入点,筛选潜在项目,强化知产赋能,为九龙坡区打造“248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1”科技创新布局注入知识产权新活力。

  区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 记者 江秋悦 摄

让知识产权“活起来”“转起来”,是九龙坡区的不懈追求。除了赛事搭桥,我区还通过质量强企强链成果发布会、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等载体,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为激励转化,区知识产权局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并出台了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对新获专利认定者、中国专利奖获得者最高奖励100万元;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贴息,并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损失风险补偿。

政策红利的释放,带来了显著成效:全区2065家企业入库全国存量专利盘活系统,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25件;累计帮助112家(次)企业通过商标、专利质押获得融资12.8亿元,累计兑付资金2398万元,惠及创新主体1275个(次),让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资金活水”和“价值锚点”。

以服务惠企利民 创新生态厚积成势

“原来转发短视频也可能侵权?”4月21日,在杨家坪步行街上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现场,市民伍女士拿着宣传手册恍然大悟。这场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通过咨询服务、侵权商品展示、手册发放等形式,让“高冷”的知识产权知识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活动上还正式发布《九龙坡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发展倡议书》,呼吁企业以创新为舟、以知产为帆,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

这是九龙坡区知识产权服务“惠企利民”的一个缩影。依托“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关键节点,我区已组织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00余次,举办“发言人来了”政策解读发布活动——“知识产权保护”专场、重庆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分会场等大型集中宣传活动18次,宣传受众超50万人次,让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在服务平台建设上,我区在全市首批设立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分中心、商标品牌指导站,构建起“9+13”知识产权服务主干网络;培育市级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传播基地2个、保护规范化市场2个、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综合保护联系点16个。

知识产权是发展的“硬核竞争力”。站在新起点,九龙坡区将以高价值专利培育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激活产业创新动能,以高水平法治化保护体系护航创新生态,以立体服务网络构建高效能“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让知识产权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谱写九龙创新新篇章。

 记者 江秋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