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DeepSeek助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区县动态

守护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强国 2025年重庆市第十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幕

日期:2025-05-21

九龙融媒讯(记者 范坤民)5月20日,2025年重庆市第十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重庆市渝西中学开幕。蜀绣、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糖画等15项国家、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重庆市渝西中学和重庆市九龙坡区明诚育才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盛宴,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此次活动旨在让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将“非遗进校园”落到实处,区非遗保护中心、重庆巴人博物馆与渝西中学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并在活动现场为重庆渝西中学进行授牌。



多彩非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在非遗展示体验区,九龙坡区的非遗项目大放异彩。“九龙坡剪纸”传承人黄钢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剪刀在他手中如行云流水,纸屑纷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眼前,同学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惊叹声此起彼伏。“蜀绣”传承人向红霞的绣台前,丝线在她手中穿梭,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同学们亲手拿起绣针,在向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刺绣,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专注的神情中满是对蜀绣艺术的好奇与热爱。



“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展位上,王宗秀老师带来的漆器作品造型精美、色泽光亮。她详细讲解漆器制作工艺,繁复的工序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不少同学轻轻触摸漆器,感受那份温润与厚重,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到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重庆糖画”艺人刘贵兵的摊位前香气四溢,他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绘制出各种生动可爱的糖画形象。同学们排着长队,眼睛紧紧盯着糖画的制作过程,拿到糖画后,小心翼翼地品尝,甜蜜的味道与对非遗的喜爱在心中蔓延。


主题讲座聆听非遗背后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当天,重庆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谭小兵在渝西中学A区带来《我们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谭小兵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将同学们带入非遗的奇妙世界。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互动中加深对非遗的理解,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截止2024年12月,全市认定为保护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 53 个,市级项目707个,区县级项目 5381 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智慧结晶,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九龙坡区作为巴渝文化的沃土,已累计公布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各七批,项目数达116项,传承人共140人,拥有走马镇民间故事、九龙坡剪纸、蜀绣、漆器等璀璨的非遗明珠。

近年来,九龙坡持续深化“遗教融合”,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结合“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已成功打造蟠龙小学楹联课程、工艺美术学校根雕课程等8个校本课程;开设扎染、蜀绣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非遗社团75个。同时,以“学校结合传承人个性需求装修场地后,免费提供传承人使用,传承人负责现场布置及日常维护”的合作形式,积极探索将非遗大师工作室搬进小学校园。已建成川外九龙附小剪纸、木艺、扎染、插花四个非遗大师工作室,面积近500平方米,投入装修资金约150万元,实现非遗扎根校园。

接下来,九龙坡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建设非遗长廊、组建非遗社团、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发校本教材、培养非遗娃”等方式,持续推进遗教融合,为同学们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此次活动,也正是九龙坡区遗教融合的生动实践。

该活动由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保护协会、区文化旅游委主办,未来两天,将持续走进沙坪坝区、南岸区相关学校。


供图:区文化旅游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