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生态环境局 > 部门信息

大城之治丨污染溯源 从“大海捞针”到“按图索骥”

日期:2025-07-04

生态治理是新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必答题”。

发现污染异常和精准锁定污染源如“大海捞针”?执法效能提升遇上“天花板”?6月19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探访全国“双试点”探索的新成效——海量数据和AI大模型赋能为生态智慧执法插上一对“数字翅膀”。

智慧执法数字化平台犹如一颗“超级大脑”,是九龙坡区以数字化转型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破题的关键之举。这颗“超级大脑”并不简单,承担着两项全国试点——生态环境智慧执法试点、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九龙坡区是全国唯一的“双试点”单位。

4月8日,大屏幕上“智慧发现”板块中突然弹出一条预警信息,疑似辖区一铝企废水排放口污染物异常超标。经核查发现,是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自动采样器、供样阀损坏,导致供样时水样和空气、淤泥等混在一起,出现数据异常超标。

这样精准的溯源在过去犹如“大海捞针”,靠的是执法人员的“人海战术”,少则数日多则半个月。现在靠的是大模型根据数据“按图索骥”,单模型智算和多模型协同筛选让数据跑路,可自动分析企业排污规律与环境数据关联,像侦探般捕捉违法线索和实现污染溯源,耗时短则按分钟计,长也不过是数小时。

主要依托定制开发的四个大模型,全量搜集和智慧发现生态环境违法线索。”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马华平说,系统在本地率先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可以根据企业档案生成的画像和周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实时掌握企业运行中排放达标情况。

从污染预警到精准溯源,九龙坡区系统整合了历年分布建设的10余个感知系统超2000个感知点位,构建起“空天地”多维度的一体化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可以实时感知生态环境质量。

数据驱动有了“治”的精准,制度重塑如何跃升“智”的效能?马华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执法过程发现的问题,将逆向反馈至监管环节,核心业务数字化实现执法人员“零干扰”,平均办案时间由3个月缩减至1个月。

在执法效能提升的背后,是九龙坡区构建的“2753X”智慧执法模式。这套体系以“线索发现-智能研判-精准打击”为核心链条,将传统执法的7个取证步骤压缩至3步,业务流程精简30%以上。

作为生态领域唯一的全国“双试点”单位,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了一系列首创性探索。尤其是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中的“智慧稽查”,实现执法要素中的人、财、物监管全覆盖,从执法人员、执法制度、执法案件三个方面50多项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和督改增效。

总体而言,通过建设智慧执法“超级大脑”,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到80%,业务流程压缩30%以上,执法流程时长减少60%,环境污染溯源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升70%,非现场线索同比提升50%。全国“双试点”探索中,“智慧引擎”和“制度基石”就像一对“数字翅膀”,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探索出新的范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便民地图

九龙坡
DeepSeek助手

数据中心

政务公开
可视化系统

政策问答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